上星期聽了蕭樹聲先生的馬勒音樂講座,令我對這位音樂家,多了點了解和欣賞。
馬勒的作品,有着不同的風格題材。除了交響曲外,還有詩歌、民謠、歌曲集和其他聲樂作品。
在未聽這個講座前,在家聽馬勒音樂時,摸不着他的旋律和音樂走向,感覺有點零亂,悲涼和艱澀。他的作品和聲並非很協調,主題變化多端而起伏很大,實在要很專注去聽樂曲中的層次,才能領略其中神韻。
聽了蕭先生的解說,知道馬勒有不尋常的生平,令他在音樂創作上,有著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。交響曲上,可見其悲壯和激盪。他的《第八交響曲》,就有「千人交響曲」之稱。因為當時在慕尼黑首演時,台上就是要這樣多人去演出。在講座上,播放了Leonard Bernstein 的演奏版本,果然氣勢不凡。龐大的演唱者和樂隊,加上氣勢磅礴和催人激烈的音樂情緒,使得這部作品更見超然。
演出馬勒《第八交響曲》對所有的樂團來說,都是浩大的工程。
其他的還介紹了馬勒迷的必聽的樂章。如:動聽的《第一交響曲》、《第三交響曲》《D 大調第九交響曲》、《第三交響曲》和充滿中國詩意的《大地之歌》。
詩歌和民謠的作品,就見溫和和舒泰;詩詞的優美,配上動人的音符。更加令人讚嘆。好像《悼亡兒之歌》,是馬勒受到詩人呂克特因為喪子所寫的詩篇《悼亡兒之歌》感動,譜成五首歌曲。卻沒想到在1907年,馬勒的長女 Maria 因同時感染猩紅熱及白喉而死去,這曲竟然「一曲成讖」,令馬勒與愛瑪受到重大的打擊。
我在現場觀看蕭生介紹【C小調第二交響樂曲,《復活》】DVD的最後樂章時,就被那感人的歌聲和優美詩詞所感動,淚珠兒不自覺在眼角內滾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