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Happy New Year

zwani.com






Wishing everyone have a lucky and wonderful 2011







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

閱讀與寫作

這個月的4號和18號,在荃灣圖書館,聽了兩場閱讀與寫作講座。
兩位女作家一一黃虹堅馬翠蘿女士,她們都提出寫作是從閱讀開始。



寫作的題材,都是取材於我們的生活、思想和閱讀。加上寫作的基本技巧,就能寫出文章和故事。



我最贊同的說法,莫過於建立閱讀的習慣。
從流行當代作家的作品,到經典作品。通過作品,可以了解作家和當時的背景。
經過長年歲月的作品,自然有它獨特之處。可以從文字的結構、描寫和方式去欣賞;從中學習到寫作的基本功。


她們介紹了《簡愛》《復活》契訶夫《凡卞》《傲慢與偏見》《海鷗......等。
以上的作品,真是學習寫作的最佳典範。


從閱讀中,可提高寫作技巧,還可以讓我們實現理想;實現作家夢。
若不成作家,也可將我們心中的思想、理想、喜悅和悲傷,以文字來表達。分享自身的感受,並可舒展內心的情緒。



曾記得自己試過在感情低潮時,以文字來舒解內心的鬱結,果然奏效!





除了閱讀外,我們日常所遇到的事情和景物,亦是寫作的好題材。
講者體驗到,可從電視資訊節目、旅遊、新聞、身邊所遇到的人和事,去發掘寫作原素。我覺得有想像力和保持一顆好奇心,致為寫作的重要推動力。


馬翠蘿作家,提及她的著作,《跨越生死的愛》《非典型女孩》時,都是從南亞海嘯和香港沙士事件中,發掘靈感去創作故事。讀者閱後,無不動容,亦帶給作家無比的欣慰。



每個人對人和事的領會和感受,都可能不一樣。
對我來說,寫作就是最好的精神慰藉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

試閱跨越生死的愛非典型女孩


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

藝術能否帶動中國文化


上月的《清明上河圖》電子動態版的香港展覽,帶動了一片熱潮。令市民對中國北宋汴京的清明節,人民在街道上活動的繁華现象,產生對當時環境的認識。



使人們對中國古畫的固有想法,如色調暗黃和充滿閒情逸致的畫面」,會逐漸改觀。這次展覽意義,能否做到推動中國文化的層面?



記得在1997年,香港藝術館,就舉辦個二期的《清明上河圖》展覽。第一期的時候,人數不少,要排隊分批進場館。 至第二期時的展覽,人數已明顯減少了。



原畫所表達,都是「靜中帶動」的畫面,各人都以近距離觀賞,只是時間太短,



未能盡享個中樂趣。觀賞者都抱著見識中國偉大藝術而來,對於他們,能否牽動對祖國文化的認知? 我想會有點兒幫助吧!





而較深層次的文化認識,就要對歷史背景的認識、細節上研究和畫面層次的分析,作出深入了解。



在這次的動態《清明上河圖》展覽場館外,大多數市民,都只是購買了精美的畫卷。 不過若想購買,以文字解釋《清明上河圖》的故事和結構內容的畫書,亦不見足跡。





這正反映了香港都是以經濟掛帥的社會,部份市民都喜愛【即食文化】,要求都只是美觀奪目或人有我有的心態。所以有著怎樣的民眾,就有怎樣的商人。





後來我在市區找到一本「解畫─清明上河圖」的小書,陳詔著。內容簡單明瞭,以圖文解說畫中人物、構圖佈局、社會、事物……等。令愛好者們可以解讀這幅千古名畫,使我們對北宋時期的汴京,有更深入的瞭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