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

藝術能否帶動中國文化


上月的《清明上河圖》電子動態版的香港展覽,帶動了一片熱潮。令市民對中國北宋汴京的清明節,人民在街道上活動的繁華现象,產生對當時環境的認識。



使人們對中國古畫的固有想法,如色調暗黃和充滿閒情逸致的畫面」,會逐漸改觀。這次展覽意義,能否做到推動中國文化的層面?



記得在1997年,香港藝術館,就舉辦個二期的《清明上河圖》展覽。第一期的時候,人數不少,要排隊分批進場館。 至第二期時的展覽,人數已明顯減少了。



原畫所表達,都是「靜中帶動」的畫面,各人都以近距離觀賞,只是時間太短,



未能盡享個中樂趣。觀賞者都抱著見識中國偉大藝術而來,對於他們,能否牽動對祖國文化的認知? 我想會有點兒幫助吧!





而較深層次的文化認識,就要對歷史背景的認識、細節上研究和畫面層次的分析,作出深入了解。



在這次的動態《清明上河圖》展覽場館外,大多數市民,都只是購買了精美的畫卷。 不過若想購買,以文字解釋《清明上河圖》的故事和結構內容的畫書,亦不見足跡。





這正反映了香港都是以經濟掛帥的社會,部份市民都喜愛【即食文化】,要求都只是美觀奪目或人有我有的心態。所以有著怎樣的民眾,就有怎樣的商人。





後來我在市區找到一本「解畫─清明上河圖」的小書,陳詔著。內容簡單明瞭,以圖文解說畫中人物、構圖佈局、社會、事物……等。令愛好者們可以解讀這幅千古名畫,使我們對北宋時期的汴京,有更深入的瞭解!     


1 則留言:

  1. Fai
    [版主回覆12/25/2010 23:11:00]Henry, Merry Christmas & happy holidays to you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