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傳奇大師:『羅傑斯特汶斯基音樂會』Rozhdestvensky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聽了 十月二十二日 的「傳奇大師:羅傑斯特汶斯基」Rozhdestvensky, the Legend音樂會。 令我對香港管弦樂團的演奏技巧,有一份喜出望外之感。



當晚的指揮家─是指揮大師堅拿迪.羅傑斯特汶斯基Gennadi Rozhdestvensky。是俄羅斯音樂界的權威聲音,在世界樂壇上備受尊崇。羅傑斯特汶斯基蕭斯達高維契(Dmitri
Shostakovich
情有獨鍾。曾錄製極具代表性的全套15蕭斯達高維契交響曲專輯。


他因對
蕭氏有深刻體驗,當晚在指揮第十交響曲時,令香港管弦樂團各聲部的整體演出,配合得恰到好處。樂曲發揮到極高水準。

 

由於這首交響曲是寫於史太林離世之年。樂曲的
第一樂章,氣氛充滿沉鬱和哀思。在開始時,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的低沉音色,帶出樂曲的幽暗。其後的弘樂器加入,引入主題步伐,最後由單簧管齊奏起,營造了宏偉的高潮。



我最為喜歡的,是第二樂章的澎湃氣勢。圓號、小號和敲擊樂器的激烈演繹,活像在訴說當時政壇的動盪。樂章在5 分鐘的演奏中,都像旋風一樣所向披靡,極強的音響,聽來驚心動魄。只有在現場欣賞,才能感染音樂的狂野氣勢。



第四樂章的前部,仍然是哀傷的旋律,直至單簧管引入活力充沛的小提琴主題,隨後演變成高興喧鬧的進行曲樂段。正如蕭斯達高維契的願望,蘇聯的命運,明天會更好。



我覺得Rozhdestvensky的年紀,可能己有些老了。樂曲未能完全表現到其張力和爆炸性。否則,樂團會更見光彩。



至於上半場的貝多芬 小提琴協奏曲,由 沙薩 羅傑斯特汶SashaRozhdestvensky演奏。他的小提琴純熟演奏技巧,令樂曲圓潤而層次豐富。只可惜在當晚所聽到的音量較細,不知道是否他用上了古董名琴關係,或自己的坐位在後方呢?



整晚的演出,蕭氏第十交響曲部份,就較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特出。

小提琴的旋律略為平淡;而蕭氏的樂章,就能帶出高潮和震撼。令人回想到蘇聯史太林的黑暗時期;有點沉鬱的感覺。



回到家後,再細聽這首第十交響曲,感受又和現場聽的感覺不一樣,沒有太鬱結的感覺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***若想重溫當晚節目,可在香港電台於10月29日(星期四)下午2 時的電台轉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蕭斯達高維契  第十交響曲   第一樂章


     
蕭斯達高維契 第十交響曲
第四樂章

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

梁祝──半世緣音樂會隨想

在上星期的9 號晚,欣賞了一場梁祝──半世緣音樂會。音樂會上,我又因《梁祝小提琴協奏曲》這首樂章而流淚






當晚的曲目,除了主打
陳鋼、何占豪的
    《梁祝》外,還有
黃若的
          
交響序曲《和》
德伏扎克的
      G大調第八交響曲

  每次聽到《梁祝小提琴協奏曲》時候,都會受樂曲中的速度、節奏和如泣如訴的旋律而感動落淚。音色所塑造出的音樂形象,配合得美不可擋。

以大提琴圓潤、深沉的音色代表男聲(梁山伯),而小提琴優美、明亮、柔和的音色代入女聲(祝英台)。透過兩種音色鮮明的對比,栩栩如生地展示了「樓臺會」的動人畫面。 我們仿佛進入故事中纏綿景象。









 那晚演奏這首《梁祝》樂曲,是世界殿堂級小提琴演奏家薛偉。薛偉被倫敦《衛報》讚譽為「一位魅力四射的演奏家,技術超凡,表達力豐富多樣。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薛偉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在當晚的演出,他能將梁祝協奏曲中的
節奏、力度和音樂氣氛,發揮出應有的神韻。小提琴的多樣化演奏,令這首樂章,更見層次豐富和張力。達到感染力的效果。怪不得在《留聲機》雜誌評價為“這位當代傑出的小提琴家的演繹,帶有自信和充分的音樂完整性”。







在中段小休時,樂迷已擁到走廊小賣部,搶購薛偉的音樂唱片和DVD
我亦購得
薛偉的簽名音樂CDDVD好讓我回家慢慢欣賞吧!
Xue Wei薛偉 -
The Butterfly Lovers (Violin Concerto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

中秋寄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蘇軾《水調歌頭》,令我想起了遠方的弟弟。





蘇軾和弟弟蘇轍的感情非常好,這首「水調歌頭」就是蘇軾懷念在遠方的弟弟而寫的。兄弟兩雖然因為做官經年不在一起,不過書信經常往來。交通須不便,但每隔一個月就有一封,可以想像到,他們的感情;實在不錯。





蘇軾《水調歌頭》











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。
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
起舞弄清影,
何似在人間。















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
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

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

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


弟弟已移民到加國有二十年多了!
他亦曾回來探望我和家人,我們姊弟感情,不因距離和時間的長短,而變得生疏。
在他回香港短暫停留的日子。我們談及宗教、生活、一起旅遊的和感情事。
令我感覺,親人的感情,原來可以是逝水長流的。







在他回加拿大前,我們全家成員,還到照相館拍照。留下當時的美麗回憶!
弟弟還邀約我在以後的日子,到加國旅遊或作短暫居住。
這番話兒,聽在心裏,真有點甜絲絲的感覺呢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
寄望我們能做到『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』。